政府相關

現在位置:HOME>最新消息

引進農業外勞_再等一等

 

 農業外勞政策引起各界關注,反方仍擔心引發農業發展與國內勞工薪資低落等衝擊,支持方苦惱缺工現況無法改善,農委會允諾所有努力不成後才會引進。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三月間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時表示,農業外勞引進以乳業及沒有工廠登記的屠宰場優先辦理,但一切還沒決定,要上路也是五、六月以後,也不會全場都外勞,採用四位本勞進一外勞比例。 
台灣農村經濟學會、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今天在台大舉辦「台灣農業外勞政策」座談會,邀請產官學各界與會交換意見。 
會中學者與團體兩造具陳。農委會委託進行農業缺工調查的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副教授王俊豪說,去年調查一八九六份資料顯示,茶葉缺工率百分之三十五、蔬菜百分之四十九、果樹百分之三十六點九,四、五、八、九月是缺工季。 
調查畜牧業中養豬業、酪牛、乳羊、養雞業的台大農經系教授張靜貞說,缺工的是中型的農場。 
王俊豪和多位與會農業界人士認為,確實很缺工,可以先試辦。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建議,台灣到澳洲打工三萬多人,台灣農業缺工只四○○○多人,農委會補貼農業打工薪資新台幣五○○○多元,可提高到一萬元。 
台灣農村陣線秘書長蔡培慧主張,國內農業打工補貼金額應該提高,中高齡失業人口、女性新移民及青少年共計四十七萬多人,遠高於農業缺工數;引進農業外勞恐排擠農村互惠協力的功能,損及農民打工機會。 
陳吉仲強調,農委會應提出各種缺工解決方案,才能考慮引進農業外勞,因為季節性缺工引進,會造成本國勞工、農業發展及文化等多方面影響,全年缺工的屠宰廠可以考慮開放。 
逢甲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楊明憲建議成立農業勞動社,或者是農業勞動銀行,將國內的農民或非農民提供在勞動暫存銀行,跨區、跨期、跨業方式進行勞動力交換。 
農委會輔導處處長張致盛強調,年輕人不可能一直在做水果套戴的工作,農委會希望讓年輕人務農是要做有價值的角色;且台灣農業跟國外農業規模不同,需要的是季節性農工,產業規模也無法擴大,希望更多人理解實況。 
副處長周若男則重申,缺工的農業不知道引進外勞的成本其實不會比用國內農工低,在各種努力用盡後仍缺工,才會考慮引進。